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哈工大(HIT),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是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卓越大学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主要成员,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设有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拥有研究生自主划线资格,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重点大学。
学校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京外唯一一所),是新中国第一所毕业生直接被授予工程师称号、研究生三年制的理工科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按照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目标重点建设的9所985工程大学之一。2000年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据2018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哈工大拥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本部校园面积5212.35亩,建筑面积202.69万平方米;有专任教师3045人,在校学生人数46138人KOKO体育。
哈尔滨工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最早可追溯到1950年哈工大的土木系卫生工程专业,1952年哈工大正式成立给水排水工程四年制本科专业,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之一。改革开放后,该专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1 年在土木与水利工程学科设立博士后流动站;1988年被评为本学科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和2006年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150 余所高校中处于领头羊的地位,引领全国市政工程学科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直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主任单位,是全国首批通过工程专业评估的高校之一,专业所在学科拥有“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污泥安全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国家级教学和科研平台。
哈尔滨工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04年首批通过住建部本科专业评估,之后连续通过2009年和2014年本科专业评估,已经多年来为我国给排水工程事业培养了包括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一大批优秀人才,毕业生中行业精英和高校学术带头人等国家各类人才数不胜数,被誉为国内水行业的“黄埔军校”。
中国工程院院士,1958 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环境水质学与环境工程学专家,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现哈尔滨工业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现任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首席教授。
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长。1985 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现哈尔滨工业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原国家环保总局(现国家环境保护部)副局长,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给水排水专业。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校名“清华”源于校址“清华园”地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2019年6月19日,2020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大学排名第16位。
清华大学自1929年就开始设立有关给水排水工程的教学课程,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给排水高级人才,在全国给排水工程界和教育界具有极高的声望。为适应环境保护事业的需求和学科的发展,1977年又在我国首批设立了环境工程专业,1988年被评为我国环境工程唯一的重点学科,并于1995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家环保局授予“全国环境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在数十年工作的基础上,已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其中包括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6名教授和由国际知名学者构成的讲习教授组。该学科具有理、工和管理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优势,有以“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为代表的研究基地KOKO体育,有以中青年博士、教授为主、涵盖各学科方向的教师队伍,具有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和国际合作等重大研究项目的雄厚实力。
目前,环境学院已发展成为包括:水质科学与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学等比较齐全的学科体系。在2001年的重点学科评估中名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第一名和环境工程二级学科第一名,成为我国环境保护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科研中心。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荷兰等国家的知名大学和科研单位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美国、荷兰、德国、挪威等国家的著名教授直接参与本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965级,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简称“同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由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高校,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美“10+10”计划,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国际绿色校园联盟、同济—伯克利工程联盟成员。
同济大学的前身是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翌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并,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
截至2019年5月,学校设有29个专业学院,8家附属医院。有四平路、嘉定、沪西、沪北等4个校区,占地面积3810亩,建筑面积180余万平方米。有全日制本科生17757人,硕士研究生12852人,博士研究生5246人。另有国际留学生3468人。校友中有150余人当选两院院士。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原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是研究水的社会循环的学科,包括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城镇给水、城镇排水、建筑给水排水、工业给水排水、城市水系统等。
同济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立于1952年,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创建的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之一,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同济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为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教育部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首批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依托学院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实践教学基地,已形成教学与科研、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是上海市紧缺人才专业;长期以来,给水排水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并受到高度评价。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微生物学、水力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水质分析等基础理论知识课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管道系统、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水排水、工业废水污染防治等专业知识;以及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城市可持续水管理概论、水工程经济、水工艺设备基础、水文学与水文地质、给水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水工程施工、环境监测等专业拓展知识课程。
天津大学(TianjinUniversity),简称“天大”,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天津,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是1959年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教育部、天津市、国家海洋局共建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111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重点建设大学,卓越大学联盟、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员,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建筑老八校”之一,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将天津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
截至2018年12月,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2.5万平方米 ;北洋园校区占地总面积243.6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一期90万平方米建设,于2015年9月投入使用。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33159人,其中本科生17724人,硕士研究生11410人,博士研究生4025人。有64个本科专业,3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天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源于北洋大学土木系卫生工程科,1955年成立给水排水专业,是全国最早成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八个高校专业之一。1980年更名为环境工程专业,2010年环境工程专业被评为天津市品牌专业,并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专业,2011年成为国家特色专业。
目前拥有硕士授予权(环境工程、市政工程和环境能源工程)、博士授予权(环境工程、市政工程)、工程博士授予权(能源与环保)和博士后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本专业于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科)。
华南理工大学(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华南理工,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创建于1934年,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教育部共建高校,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是建筑老八校、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主要成员;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是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原名华南工学院,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期,是以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工科系及专业、广东工业专科学校为基础,调入湖南大学、武昌中华大学、武汉交通学院、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5所院校部分工科系及专业组建而成,1988年更为现名。作为组建基础的中山大学工学院成立于1934年,源于1931年成立的国立中山大学理工学院。
截至2018年7月,学校占地面积约391万平方米。校园分为三个校区,五山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石牌高校区;大学城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内;广州国际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创新城。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原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由该校全国首批环境化工博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自2004年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学院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2005年获批全国“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成为“环境工程”广东省唯一重点学科,2012年在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并列第14位,2014年学院自主设置绿色能源化学与技术交叉前沿学科方向。2016年获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2017年7月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首次进入全球ESI前1%;2017年12月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并列第8,获得A-评价。
通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学院已处于华南领先、国内一流地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未来5-10年,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家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重要创新源头、技术升级改造基地和国际高端人才的培养高地,整体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国际同领域形成重要影响。
东南大学(Southeast University)简称“东大”,位于江苏省会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建筑老八校及原四大工学院之一,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成员,教育部与江苏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
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建立国立东南大学,下设工科,其后工科又经历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工学院、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国立南京大学工学院等历史时期;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以原南京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学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新的东南大学。
截至2019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5888亩,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设有33个院系;全日制在校生30664人;专任教师2899人。
国家和各级市政工程投入的不断加大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发展,进一步张显出市政工程学科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及良好的发展前景。
东南大学市政工程学科正是对应着这一发展形势和我校市政工程系的建立而成立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水工业与水环境、城市空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城市防火与消防、市政工程结构、市政地下工程等,所有研究方向均具有深厚的研究、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市场与社会需求。
本学科的主要任务包括:1)以集团化优势申请并承担有关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科技攻关与基础研究项目、省部级项目及市级有关科研项目;2)紧密结合各级政府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积极承担并开展相关项目的科技攻关和技术开发,为政府部门的中、长期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3)承担大、中型市政基础工程项目及相关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的承包、设计、调试与技术咨询;4)定期组织和承担同业间的各级、各类学术会议和开展内、外的学术交流;5)配合学科建设,大力加强研究生的培养与学术氛围的建设等。
近年来,本学科人员相继承担了包括国家“863”技术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及其它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数10项,取得科技成果和教学成果奖数10项、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近10项,发表科技论文和学术专著数百篇。并获评江苏省重点学科。
重庆大学(Chongqing University),简称重大(CQU),位于中央直辖市重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由教育部和重庆市共同建设,“建筑老八校”之一,是国家“双一流”(A类)、“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员,入选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KOKO体育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设有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成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6个学院的综合性国立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
截至2019年3月,重庆大学设36个学院,本科专业96个,覆盖理、工、经、管、法、文、史、哲、教育、艺术10个学科门类。在校学生47000余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19000余人,本科生25000余人,外国留学生18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5200余亩,有A、B、C、虎溪四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近160万平方米。
是全国最早开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本专业2004年首批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注册设备工程师专业教育评估,2009年又以优秀成绩通过复评,学生毕业后享有报考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的优先权。本专业是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级优势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专业的任务是以水的社会循环为主要对象,培养从事城镇与工业给水、城镇与工业排水、建筑给水KOKO体育排水、水污染控制、水资源保护、节水与防洪、污水再生与回用等领域的规划与工程设计、建设与管理、技术咨询、产品开发和科学研究等工作领域的高素质、创新型的工程应用与科学研究型人才。通过四年的学习,给排水专业的本科生将具备下述能力与素质:① 掌握基础学科以及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② 掌握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工业给排水工程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与方法;③ 熟悉水工程经济管理知识,水工程施工、生产及设备运行管理、水工业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知识与技能;④ 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熟悉工程规划、工程设计的相关程序和有关要求;⑤ 了解水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⑥ 具备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能力;⑦ 具有污染物监测和分析、水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初步能力;⑧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和个人独立工作能力,具备一定的终生学习能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简称西安建大,旧称西冶,坐落于古都西安,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教育部共建 ,中国“建筑老八校”之一,原冶金工业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高校,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入选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一所以土木建筑、环境市政、材料冶金等相关学科为特色,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
学校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1956年全国第三次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学校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建筑、土木、市政类系(科)合并而成,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1959年和1963年,先后易名为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94年3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设立研究生院。
截至2018年5月,学校雁塔、草堂校区和产业园区总占地4300余亩;下设17个学院,63个本科专业;有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0种;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教职工28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1700余名,在职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双聘院士5名;在校学生34000余人。
经过60年的建设与发展,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由1956年并校时的供热供煤气及通风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发展到现在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四个本科专业。近十几年来,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其中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3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和陕西省一流专业,环境科学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和陕西陕西省一流专业培育专业。另外,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专业为最早实施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2018年11月,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划转至新成立学院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至此,由原来的四个专业变成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三个专业。70年来,学院向国家输送了一大批高级工程技术人オ,为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最早成立该专业的8所院校之一,也是我国最早拥有该专业本科毕业生的院校。1956年秋季开始招收5年制本科生,1982年招收首批硕士生(与环境工程共同招生);1993年获市政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获准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准“市政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至今已有51届本科生毕业。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出大量的给排水专业技术人才,分别在不同的岗位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截止2016年7月,本学科已向国家输送了本科毕业生3743人,硕士毕业生861人、博士毕业生59人,博士后出站2人。目前,本学科在国内居先进地位,在教学、科研上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项,省部级科技奖9项,提供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17日,教育部发布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56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成人高等学校268所。
综合来源:给水排水、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各大学官网、高考历史、三废堂、污水处理工程师。